• 首页
  • 关于天顺注册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关于天顺注册

    你的位置:天顺注册 > 关于天顺注册 >

    中医破解癌症的根源,一篇文章搞清楚你为什么会得病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26 10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    「素说黄帝内经 I 素问 I 阴阳应象论 I 第1章」作者「素朴」

    肥胖,湿寒,甚至是癌症,这些问题的根源都离不开人体的阴阳失衡。所以只要能够平衡人体阴阳,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

    人之所以会生百病,其根源就在于阴阳不调。我们在之前在「素说《黄帝内经》四气调神论」当中,解读了人应该如何顺应四季的天地变化规律去作息。而岐伯最终把四季变化指向了阴阳的变化。我们知道在整个华夏文明的传承当中,万事万物都无法跳脱阴阳。阴阳不仅仅是自然的本质,更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的,极其高深玄妙的思维模式。

   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。

    黄帝问曰:余闻阴阳者,此天地万物之根本,人亦应之。

    歧伯对曰: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变化之根,生杀之本,神明之府也。

    日为阳,月为阴;阳浮而阴沉,故积阳为天,积阴为地。

    天为阳,地为阴,未出地者,命曰阴处,名曰阴中之阴;则出地者,命曰阴中之阳。未出天者,命曰阳处,名曰阳中之阳;则出天者,命曰阳中之阴。

    是故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天覆地载,万物方生,人亦应之。

    黄帝曰:其阴阳在人,何以数之。

    歧伯对曰:寒热、静动、清浊、此阴阳之属也。是故,阴寒清静,至以化形;阳热浊动,至以生气。

    其在人者,此阴阳反作;阴寒则化浊,以热生气,阳热则生清,以寒化形。是故,清生于浊,寒生于热,形生于气,阴生于阳也。

    首先我们来看「黄帝问曰:余闻阴阳者,此天地万物之根本,人亦应之」,因为天师岐伯把话题引到了阴阳上面,所以黄帝便继续发问,我听说阴阳是天地之间,自然万物的根本,人也要顺应阴阳。那么,黄帝的问题当中就出现了一个细节,黄帝说阴阳不仅仅是自然万物的根本,还是天地的根本。

    那么天师岐伯就回答说,「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变化之根,生杀之本,神明之府也」,我们首先来说「阴阳者,天地之道」,这其中的「道」字指的就是路数、规律。也就是说阴阳主宰着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。不仅如此,阴阳还是自然万物变化的根源,是阴阳的轮转带动天地间的自然万物不断生生灭灭。那么,在这段章句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「神明之府也」。我们之前也多次讲过「神」字的含义「能出云为风雨者皆曰神」,所以「神」代表一种变化,而「明」字则是代表着「示现」。所以「阴阳者,神明之府」也就是说,自然之所以示现出「能出云为风雨者」的这种变化,也是源自于阴阳变化。

    那么素朴之所以说这句话很重要,是因为「神明」在这里其实不仅代表着自然界的风云变幻,同时也能够映射到人体内的各种风寒暑湿变化。所以我们看《黄帝内经》学习的不仅仅是养生和医治理论,更是一种源自于阴阳变化的思维模式。只有把思维打开才能真正通达以不变应万变,万变不离其宗。

    接下来天师岐伯说「日为阳,月为阴」,这里的「日月」并不是真的指太阳和月亮,而是「昼夜」,也就是白天和晚上。但是又由于「昼夜」这个观念太过于笼统,反而是「日月」所代表的,日升日落,月升月落都是动态的,在不同的时间又有不同的位置,这就非常符合阴阳之间的变化规律。单说「四象」当中的「少阳、太阳、 少阴、太阴」是很方便叙述没错,但是「四象」当中每一象都只是独立体现出了阴阳当中的一面,这就容易让人产生阴阳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。所以你必须要明白「四象」背后所对应的原理,实际上是「阴极阳生、阳盛阴衰、阳极阴生、阴盛阳衰」。

    要明白阴阳之间始终是动态的变化,而不会定格独立出现。那么,白天烈日当空时,是明亮、温暖且生机勃勃的,所以「日」也就是白天,属阳。而晚上皓月当空时,是黑暗、冰凉且万籁俱寂的,所以「月」也就是夜晚,属阴。

    接下来「阳浮而阴沉,故积阳为天,积阴为地」,我们之前讲过阴气和阳气相比较之下,阴气重,所以阴气是下降的。反之阳气轻,所以阳气是上升的,包括自然界中也是热气上升而寒气下降,正是对应了「阳浮而阴沉」的特性,所以阳气不断上升最终积累形成了天,而阴气不断下降从而累积形成了地。那么,这里有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了,素朴不是一直在强调「阳根于地,阴根于天」这个概念吗?怎么又说是阳气形成天,阴气形成地了呢?

    想必天师岐伯也担心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,所以接着说「天为阳,地为阴,未出地者,命曰阴处,名曰阴中之阴;则出地者,名曰阴中之阳」,也就是说,虽然我们讲「积阳为天,积阴为地」,但是阴阳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绝对属性,而是不断相互转换的,始终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的。所以「未出地者,命曰阴处,名曰阴中之阴」,也就是说「积阴为地」,地本身是属阴的,而且是「阴中之阴」,也就是「四象」当中的「太阴」,是我们常说的至阴、阴极。那么,前面我们才刚刚讲过,无论是「阴极」「至阴」还是「太阴」,它都是单纯对于「阴」的程度的描述,并不全面。所以我们要对应「阴极阳生」来看才算完整。阴到极点就会向阳转变。那么,天师岐伯说「则出地者,命曰阴中之阳」,这就是「阴极阳生」、「阳根于地」的道理。

    那我们再来看后面的「未出天者,命曰阳处,名曰阳中之阳;则出天者,命曰阳中之阴」这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呢?「积阳为天」所以天是「阳处」并且是「阳中之阳」,那么「则出天者,命曰阳中之阴」就对应了「阳极阴生」的道理。阳到极点就要开始向阴转变了。

    这里我们要再度结合起来说呢?通常我们用的「四象」,也就是「少阳、太阳、 少阴、太阴」,它的本质实际上就是「阴中之阳、阳中之阳、阳中之阴、阴中之阴」,而它的变化过程则是「阴极阳生、阳盛阴衰、阳极阴生、阴盛阳衰」。

    所以天师岐伯说「是故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天覆地载,万物方生,人亦应之」,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,阴阳之间永远是共存的,是阴阳的不断轮转变化,从而带动了天地之间的变化,这是自然万物得以生存的根本,人在天地自然当中,肯定也要顺应这个大环境的变化。

    接下来黄帝问道「其阴阳在人,何以数之」,首先来说「数」在这里就是变数、变化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人又要如何顺应天地自然的阴阳变化呢?

    天师岐伯接着回答道「寒热、静动、清浊、此阴阳之属也」,这段话其实我们在「四气调神论」第二章当中,关于 「营卫之气」的段落已经提前讲过,阴寒阳热、阴静阳动、阴清阳浊。所以说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,那么阴阳必然也可以运用到很多的自然规律上面,我们就称之为阴阳的「映射显化」,因为阴阳你是看不见的,但是它却能显化成现实中的很多规律和道理,并且主宰着万事万物的发展。

    随后天师岐伯又说「是故,阴寒清静,至以化形;阳热浊动,至以生气」,这其中的「阴寒清静」也就是说,阴寒的特点是清澈安静的,「至以化形」这个「至」字在这里是极至的意思,也就是说当阴寒达到极至的时候,就会化作实有的形。反之「阳热浊动」也就是说,阳热的特点是浑浊运动的,当阳热达到极至的时候就会生出虚空的气。所以这两段话总结来说,就是《黄帝内经》「阳化气,阴成形」的理论。明代大医张介宾又总结成了「阳动而散,故化气,阴静而凝,故成形」

    那么,这样说大家可能难以理解,这里我们就用水来举例说明。譬如阴寒安静的水面就会显得清澈,当这种阴寒达到极至时,能够自由流动的水就会凝结成固态的冰。那么反之呢,如果是阳热翻滚的水面就必然会浑浊,当这种阳热达到极至时,原本翻滚的水就会变成虚空的蒸气。说白了,你把水加热它就会变成水蒸气,把水放冰箱就会冻成冰,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。这就是把阴阳关系对应到自然「映射显化」的例子之一。大家要明白,阴阳的「映射显化」并不止局限于「 静动、清浊、寒热」这些,这种阴阳显化的例子在自然之中极其广泛。

    随后天师岐伯又说「其在人者,此阴阳反作」,这里重点就来了,天师岐伯说,天地阴阳的变化,如果映射到人的身上,就有可能是与天地自然相反的。那么反在哪里了呢?

    我们接下来看「阴寒则化浊,以热生气,阳热则生清,以寒化形」,首先,以人的角度来看「阴寒则化浊,以热生气」,这句话如果对应前面自然的「阴寒清静,至以化形」,是不是就反了呢?自然是阴寒清静化成实有的形,而放在人身上却变成了,阴寒会化出浊热的气。

    同时「阳热则生清,以寒化形」对比前面自然的「阳热浊动,至以生气」,是不是也反了呢?原本自然是阳热浊动生成虚空的气,到人身上却变成了,阳热会生出清寒的形。这样一来「阳化气,阴成形」,不就变成了「阴化气,阳成形」,也就从自然的「阳浊阴清」变成了人体的「阴浊阳清」。这又是什么道理呢?

    那么之所以人会「阴阳反作」,其关键就在于一撇一捺这个「人」字,人之所以能生于天地之间,因为人本身是顺应自然规律、顺应「道法自然」的。在「上古天真论」第一章我们也讲过,虽然人因顺应自然而生,可是人的生命不能长久,甚至不能像夏虫一样活到自然的寿命极限,这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出生后就开始逐渐的处处违背自然。那么人身体的阴阳和自然的阴阳相反是为什么呀?正是因为人不仅有身体,还有思想意识,然而这个思想意识处处和身体作对。人因为欲望而忽视身体,那么身体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为你纠正错误。

    要明白你的身体本来有一套非常符合天地自然,非常完美的自我调节系统,当你做错了,身体的调节系统就会启动,这时候就会出现「阴寒则化浊,以热生气」。当身体发现自己阴寒了,那么它便生出阳热去调节这个阴寒。反之「阳热则生清,以寒化形」,当身体发现自己阳热了,那它就必然会化出阴寒去调节这个阳热。

    诸如人吃太多容易积食发高烧,要明白,不管你吃进去的食物本身是什么属性,它都需要靠胃去消化。素朴始终强调说,阴阳永远是相对的。那么,胃的消化离不开阳热,因为从自然的角度来说阳热才能生胃气,有胃气才能将食物消化掉。所以相对于阳热的胃气来说,一切食物都是阴寒的,食物本身的属性只有在消化吸收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。

    所以,如果你吃多了这个阴寒堆积了,你的胃气不够消化不掉了,你的身体就会被迫启动自我调节系统,然后升高体温去解决你胃里的阴寒之物,这就是「阴寒则化浊,以热生气」的真实反映之一。那么反过来说,你如果因为各种问题上火了呢?那你的身体就会生出「痰热」又或者是「脓肿」「斑疮」,比如脸上起痘和粉刺。这正是因为阳气周流运行到身体各处,然后化作阴寒凝聚起来,最终帮你把热排出去。包括一些人非常爱吃高热量的食物,身体暂时处理不了,就只能逐渐转化成阴性的脂肪先堆积起来。这便是身体自我调节以「阳热则生清,以寒化形」的缩影。

    包括最严重的癌症,它有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反复发烧,如果我们根据阴「阴寒则化浊,以热生气,阳热则生清,以寒化形」来总结的话,只要发热那必然是体内有寒。我们看一些癌症患者是不是普遍有长期情绪不畅,心情不佳,暴躁易怒的情况呢?各种事情都放不下,久驻于心,经常郁郁寡欢。要明白,这些情绪都会导致阴性能量的堆积。那么最终这些阴性的能量,就会在你身体最虚弱的地方去「化形」,也就是转化成实有的「囊肿」或者「恶性肿瘤」。

    这些问题你的身体很清楚,它很想救你。但是你也要帮助你的身体呀!我们要明白人的身心永远是相互影响的,身体不好心情也不会好,心情不好身体就更差。所以,你如果能顺应身体,让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起来,包括在早晨阳气生发的时候去练一些舒缓的动功,譬如素朴之前教给大家的「素门玄一伸筋法」,去把自己的阳气升起来,让自己的身体温暖起来。和自己的身体齐心协力,又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呢?

    那么,如果是一些偶发问题,身体很快就能做好自我调节。你的身体阴阳将会再度回归于自然的变化方式,这样你就是健康的,就能顺应自然活的长久。你一定要明白,其实并不是你身体的阴阳真的和自然相反,因为与自然背道而驰的事物根本就不会出生。「其在人者,此阴阳反作」的根本原因,就是在你的思想意识和欲望主导下,让身体被迫不得不做出各种违背自然阴阳的反应。

    所以人要想健康长寿,就必须重视自己身体所释放出的信号。这也是为什么素朴一贯主张遵循道法自然的修行状态,包括练习我们的「素门吐纳法」势必要以身体的第一感受为主,把遵循身体自发行为当做最高原则主旨,当通过「素门吐纳法」去激活身体的超强觉知力后,你更应该懂得尊重你的身体。

    接下来天师岐伯说「是故,清生于浊,寒生于热,形生于气,阴生于阳也」,那么,对于人体而言,清浊、寒热、形气,这些都是归从于人体阴阳之下相互转换的,并不难理解。而这句「阴生于阳也」却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。素朴曾在「四气调神论」中和大家讲过,为什么人一年四季都要以阳气为本,以及如何「以阳调阴」的道理。就好像植物缺乏阳气你就拿到太阳底下多晒会,阳气太重你就拿到阴凉处少晒会。

    包括我们中医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「病从寒中来,百病生于寒」。就如同阳光能给我们带来明亮和温暖,而月光则是给我们带来阴暗和寒凉,你或许知道,其实就连那阴暗的月光,它都是来自于对太阳光的反射。所以这里的「阴生于阳也」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涵,那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「阳主创生,阴主化生」。这个我们后面会逐渐再做更为深入的讲解。

    那么通过这一章的内容,大家就应该了解到,其实人体本身内在的阴阳,是应该顺应外在自然阴阳,从而同步运行的,这是人体得以健康的根本。可是事与愿违,人往往不顾身体的各种警示,只凭欲望去摧残你的身体,是你自己在和你的身体作对,是你的思想意识和欲望正在帮你打败甚至击垮你自己的身体。当你能深刻的意识到,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,就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吧。